「面對自己」,我們經常聽到這一句話,但仍有許多人對此疑惑,我每天都有跟自己相處呀?我對自己很好呀?是要怎樣面對自己?我不就是我嗎?許多人,會在忙碌的生活當中,疲於奔命,蠟燭多頭燒,在現實世界中,得到成就、認同、肯定與注目,卻在每個夜深人靜的夜裡,輾轉難眠。也許,是為了未竟的遺憾,也許,是因為難捨的悲傷,更或者,在光鮮亮麗之下,佯裝自己是人生的勝利者。 電影《忐忑》的女主角與一群人,在父親自殺身亡後,無法脫離內在的寂寞與悲傷,為了完成父親的夢想,進入地下墓穴尋找失落的寶藏「梅勒魔法石」,進入墓穴之前,有一段話:「Abandon all hope, ye who enter here.」(放棄希望,使得進入墓穴);放棄希望,不是字義上的放棄希望,而是如實地面對自己每一個面向,才能進入自我探索的旅程,所有外在的過程與經歷,都是要回到自己,面對自己,而這樣的過程,就是和過去的「罪」、「內疚」、「自責」、「遺憾」還有「自我」和解,很多時候,我們的心魔,就是自己內心的「鬼」。一直往下探索,深入每個人的內心,出現的都是埋在記憶裡的「結」,當一步步靠近、面對、和解,其實都在向上尋找外在的出口,所以最終,依然連結到外在世界的原點;但就像東方修行三階段所言,「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看山還是山,看水還是水。」最大的改變,是心境的轉換。